襄阳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正式成立于1975年,新馆位于襄城区凤凰山冲,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馆内藏品丰富,截至2019年末已有35448件/套,珍贵文物5235件/套,是了解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介绍 ]
襄阳市博物馆正式成立于1975年4月28日,2006年6月加挂“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牌子,2010年12月加挂“襄阳市文物修复中心”牌子,为三块牌子一套班子。2012年被命名为湖北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被湖北省社科联授牌为“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现馆址位于襄城北街1号的昭明台,占地面积4202平方米,建筑面积9739平方米。共七层,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其中地下室为设备间、会议室、库房;一层为序厅、接待服务中心,二、三层为基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和办公室;四至六层为临时展厅。展厅面积3200平方米,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
截止2020年底,馆藏文物数量6730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2件(套)、二级文物385件(套)、三级文物4738件(套)。馆藏文物包括金银器、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古字画、碑贴墓志、石刻木雕等,质地多样,类别丰富、形制各异,时代特征明显。先秦时期的文物,尤其是大量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构成了襄阳馆藏文物和历史文化的特色。
常设一个以“聆文明之足音,品南北之遗韵”为主题的《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基本陈列,展出文物800余件(套)。通过馆际交流和社会合作,年均引进5个以上的临时展览,对外参与或推出外展项目5个以上,年接待观众突破54万人次。
本馆基本陈列为以“聆文明之足音,品南北之遗韵”为主题的《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通过近900件展品分史前时期的襄阳、先秦时期的襄阳、秦汉时期的襄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襄阳和隋唐至明清时期的襄阳等五个单元,全面介绍了襄阳历史文化的发展概况。史前时期文物主要体现了襄阳文化主体特征基本以长江流域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为主,同时受到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冲击,兼具南北文化特征。先秦时期的文物,见证了襄阳作为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楚文化通过与诸姬文化交流、融合,楚国也由滥觞而鼎盛,从西周时期寓居蛮夷之地的小国成为“地方五千里”的泱泱大国,成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大业的历程。秦汉至明清时期,襄阳成为历代府、道、州、县治所,并一度成为全国的学术文化中心,作为为历代兵家所必争的战略要地,襄阳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物,如反映了庄园经济的发展和“事其死如事其生”天地思想观念的汉代模型明器;反映南北文化及道、佛、儒家文化交流南北朝画像砖;反映唐宋时期不同窑系特征的瓷器;反映明代造像艺术,鎏金技术,铸铜技术和道教教文化的鎏金青铜造像和当时的篆刻工艺、用兵制度和官品制度的印章等。
同时,襄阳市博物馆每年还通过制作、引进、联办等形式举办3-8个临时展览。自2008年底开馆以来,共举办各类临时展览30余个。年均接待观众30余万人次。襄阳市博物馆是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举办多种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活动,其中每年的“博物馆进校园”和“襄博鉴宝”
活动在襄阳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一种品牌。
市考古所每年完成20余个工业、非工业项目的考古调查勘探,年勘探面积2000余亩,发掘遗址面积2000余平方米,墓葬100余座,出土各类1000余件。
市文物修复中心修复设备齐全,修复技术一流,目前除为本馆(所)修复200余件青铜器外,还先后为30余家国家、省、市、县级博物馆、考古所修复青铜器3000余件,复制国家一、二级青铜器30余件。
本馆现提供的服务包括:免费接待来馆参观者,为他们进行咨询、导览、寄存、义务讲解;每年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为市民藏品免费进行鉴定,日常时间为文物爱好者或藏家、拟捐赠文物或标本者提供咨询;依托文物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销售相关旅游商品等;为相关单位的交流、研究提供资料;根据需要为收藏单位或个人保管藏品;承担对外的各种金属文物修复、复制。